说起酒,世界上恐怕再也没有比它更加神奇的饮品,它可以为喜悦的气氛增加光彩,也可以让悲伤的情绪一饮而尽。
电影《红高粱》中一首《酒神曲》直截了当地写出了喝酒的功效——强身、健体、壮胆。
九月九 酿新酒
好酒出在咱的手
喝了咱的酒
上下通气不咳嗽
喝了咱的酒
滋阴壮阳嘴不臭
喝了咱的酒
见了皇帝不磕头
文学界:无酒不成诗
酒熟心相待——白居易
酒酣心自开——李白
我观人间世,无如醉中真——秦观
惟酒可忘忧——苏轼
酒黯乡魂——范仲淹
社会学界:喝酒堪比呼吸
酒从诞生之时就被认为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体,人类从最早出现“酒”这个词以来,饮酒就一直被定义为一种社会行为。饮酒被认为是除了呼吸以外人类最为重要的活动,甚至超过了人类的生计问题。
哲学界:酒是精神食粮
酒并不是酒本身,酒是一种作用于灵魂的精神食粮。尼采强调“酒神”状态,认为,人类通过它才能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毁灭和整体生命的坚不可摧,由此才产生出一种快感,一种形而上的慰藉,在悲剧中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非科学的、非功利的人生态度。
医学界:这玩意儿能治病
“酒乃水谷之气,辛甘性热,入心肝二经,有活血化瘀,疏通经络,祛风散寒,消积冷健胃之功效。”《本草备要》记载:“少饮则和血运气,壮神御寒,遣兴消愁,辞邪逐秽,暖内脏,行药势。过量饮酒则伤神耗血,损胃烁精,动火生痰,发怒助欲,至生湿热诸病。”
可见,喝酒是件美事已经成为了古今中外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。 在古希腊神话中,酒神狄俄尼索斯不仅具有醉人的力量,还以布施与仁慈成为当时极具感召力的神,他推动了古代社会文明法则的确立,维护着世界和平。
在中国文化中,上至庙堂礼仪,下至百姓生活,皆离不开酒。试想一下,古代皇帝要办祭祖大典,手里端的是杯可乐,那祖宗得多悲伤;刘、关、张桃园三结义干的是雪碧,诸葛亮肯定不会入伙;军队出征,将军对大家说干了这碗果汁,哪个士兵还相信能打胜仗;洞房花烛夜,夫妻喝的是交杯奶茶,还哪来的兴致办正事儿;送老友远去他乡,俩人手里端的是酸奶,友尽估计是迟早的事情。“劝君更尽一杯酒”决不能说成“劝君更尽一杯奶”。
其实,喝酒的人爱上的不是酒本身,而是酒杯里面所承载的情与义,爱与愁。